本文给大家分享的是振兴行动两年,豫酒是否已破“迷雾”走向光明的相关内容!

豫酒,这个曾经的白酒巨头,在振兴行动两年后是否已经破“迷雾”走向光明?它的品质、口感和市场表现是否有所提升?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看看豫酒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否重振雄风。

振兴行动两年,豫酒是否已破“迷雾”走向光明

在大多数人眼里,豫酒的“存在感”越来越弱。

在大多数人眼里,豫酒的光环正在逐渐淡化。

2018年,河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594.7亿元,居全国第五位,增长10.3%,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左右,消费量极为可观。

河南作为一个消费大省,一直是葡萄酒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河南白酒市场集中在四川、贵州、安徽、苏联等主要地区的主要品牌。

河南葡萄酒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渐下降。2017年9月19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河南省葡萄酒产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河南葡萄酒振兴之战开始。

现在,《行动计划》已经两年多了,豫酒找出路又是怎样的情况?

逐渐“消失”的豫酒画像

1995年,宋河厂大门外购酒的车队排起了几里长,纳税达到1.5亿。

今年,与1989年一起进入中国十七大白酒阵营的宝丰酒业也在快速发展。从1990年到2000年,宝丰的创利税可以买到5家规模相同的宝丰酒厂。

紧随其后的张弓、杜康、林河也获得了国家银奖,仰韶在2000年创下产销超过10万吨的纪录。数据显示,1997年,全国白酒产量超过700万吨,河南白酒产量超过60万吨,居全国第四。同时,为了弥补产能不足,豫酒开始从四川等地大量进口原酒。

改革初期的豫酒画像反映了一个光明的未来,但从未想过辉煌的背后却是暗涌。

1997年,短暂的亚洲金融危机蔓延到葡萄酒行业。1998年,河南省以39.67万吨的产量退至全国第五。到2001年,产量已降至23万吨。

河南大量酒企陷入困境,濒临破产。

此时,著名的白酒产区是不同的场景。1989年,沱牌获得名酒称号,四川六朵金花成型,竞相绽放;两年后,季克良第二次担任厂长,掌舵茅台,随后茅台带领黔酒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98年,江苏省发布了《关于“振兴苏酒”的意见》,开始了“振兴苏酒”之战

河南省葡萄酒协会会长熊玉亮曾表示,2002年至2012年是中国白酒的黄金十年,河南葡萄酒没有抓住机会做大做强。以洋河为例,2004年洋河蓝色经典额6000万元,洋河酒业整体收入约4亿元,与宋河相当。14年后,洋河收入241亿元,宋河收入仅10亿元。

豫酒失去了十年的涅槃。不仅企业本身没有发展,而且在过去的十年里,豫酒也失去了宝贵的当地市场。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古井等省外强势葡萄酒企业纷纷进入河南。

“事实上,豫酒在当地的整体份额正在下降。”就近年来的情况而言,云酒中国葡萄酒品牌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关峰咨询首席战略专家、中国人民大学企业重建与重生理论研究小组组长杨永华给出了“倒退”的结论。

按出厂价估计,豫酒整体市场份额为400亿元,但现在豫酒总额不足50亿元,也就是说豫酒所占比例不到20%。在此之前,豫酒的份额可以达到30%。

“我在河南能看到的当地葡萄酒很少,基本上是洋河、老窖、剑南春和古井贡。

”一位葡萄酒爱好者告诉百酒文化网(微信标识:百酒文化网)。根据河南省外国葡萄酒数据,古井2017年17亿元,老窖15亿元,洋河2018年35亿元,河南和苏南水晶剑也达到33亿元

虽然河南省已成为洋河、泸州老窖、汾酒、古井、水井坊、西峰等省外最大的市场,但豫酒没有额超过20亿元的白酒企业。发展最好的仰韶只有17亿元左右。

再看当年排队买酒的盛况,不禁感叹。

四年计划,豫酒在行动中

盛极一时的豫酒画像正在逐渐消失,豫酒需要政府的支持。

2017年6月,河南省将白酒业列为全省十二大重点转型产业之一,提出了河南白酒业转型升级的号召。

自2017年7月起,河南白酒产业转型发展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满仓带领一支高标准研究小组进入河南十多家白酒生产企业进行研究,提高质量是河南白酒转型发展的关键问题。

2017年9月19日,河南省白酒产业转型发展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河南省政府发布的《行动计划》宣布,“河南葡萄酒振兴”的号角响起。

《行动计划》提到,河南省要通过5-10年的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优质葡萄酒生产基地和中国白酒文化基地。到2020年,省内白酒市场份额将增加15个百分点以上,超过40%,入库税近50亿元;到2025年,省内白酒市场份额将增加20个百分点以上,60%以上,入库税将超过100亿元。

为此,河南省政府建议加快河南葡萄酒供应侧结构改革,鼓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加强市场研究,培育大型单一产品,满足商业消费和大众消费者的需求,扩大市场。

9月27日,河南省商务部组织召开了首届“河南葡萄酒振兴集中宣传推广动员会议”。商务部副主任李若鹏要求参与企业加强河南葡萄酒的推广,营造河南葡萄酒振兴强烈的品牌氛围。

10月17日,河南省政府专门召集了河南省15家重点葡萄酒企业的负责人,与商务部、科技部、财政部、农业部等部门共同召开了“省白酒产业质量提升现场会议”,可见重要性。

进入2018年后,张弓重组、仰韶重组并购、赊店上市、白酒学院成立了一系列豫酒振兴重点项目。

2018年3月22日,由河南省商务厅、河南省葡萄酒协会组织的15家河南省著名葡萄酒企业组成“河南葡萄酒展团”,在成都召开河南葡萄酒(成都)推介会。

在2018年6月召开的河南葡萄酒转型发展促进会议上,河南省政府提出建设集“原葡萄酒基地-葡萄酒品牌”为一体的整个产业链,促进产业、产品和品牌升级,有效提高河南葡萄酒的竞争力。从企业重组、品牌重建、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模式重建、市场开发、原葡萄酒基地和原材料基地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园区建设、促进绿色发展等方面进行部署。

2018年8月,河南省白酒产业转型发展2018年度工作推进会在郑州召开。豫酒“五金花”“五银花”名单公布,赊店老酒、仰韶酒业、宋河酒业、五谷春酒业、洛阳杜康被评为“五金花”企业,寿酒集团、皇沟酒业、张弓酒业、宝丰酒业、嘉湖酒业被评为“五银花”企业。

2019年3月13日,河南省政府召开2019年白酒产业转型发展推进会,总结2018年河南白酒振兴工作,安排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10月23日,由河南省白酒产业转型发展专项领导小组支持,河南省商务厅主办,河南省白酒产业协会主办的“河南白酒振兴,辉煌中原”河南名酒推介会在天津举行;11月15日,河南省文化旅游厅党组书记宋丽萍一行调研仰韶

除政府外,河南酒企也响应了“振兴豫酒”的号召。

仰韶酒业制定了2017-2020年仰韶发展规划纲要,坚定不移地树立了大型单品——仰韶彩陶坊的核心地位,努力实现“3年30亿、5年50亿、10年100亿”的目标;

宋河提出调整产品体系,从注重市场、提高力、调整厂商关系等方面进行改革;

2018年,赊店宣布全面恢复经销商体系,以南阳为核心示范市场;

张弓定下重返豫酒前三名的目标,实施重组;

宝丰立足平顶山,建立联合运营中心,重构市场格局和战略;

洛阳杜康、林河、琴台等河南白酒企业也在提升品牌活动。

政企合力的态度,似乎给曾经低迷的豫酒带来了一丝光明。

豫酒迷雾

从实际情况来看,两年的沉淀并没有使豫酒取得很大进展,豫酒仍在雾中前行。

事实上,豫酒振兴前有三座山。

一是企业对白酒不够重视,二是没有形成企业梯队,三是机制改革。

从第一个层面来看,豫酒企业大多以多元化投资为主,白酒企业只是他们投资的项目之一。

一方面,这导致企业高层对白酒行业重视不够,研究不够透彻。

基于此,豫酒大多缺乏长远规划,大量跟风行为使战略不持久,进而无法形成品牌力。

战略投资心理已成为豫酒的一大特点。

如果不能集中注意力,就无法发展。

另一方面,“拆东墙补西墙”的弊端也困扰着很多豫酒企业——将白酒行业赚来的钱投资到其他亏损行业,很容易导致白酒企业资金链断裂。即使是河南省政府表彰的“五朵金花”、“四朵银花”企业,仰韶也只专攻白酒。

如果你不能听,你就不能解决市场问题,你就不能奠定良好的消费基础。

熊玉良曾表示,豫酒企业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老板的问题,老板注意力的提高是豫酒振兴最根本的内因。

但在杨永华看来,豫酒没有形成产业梯队,是“豫酒不振”的源头。

所谓正常的工业梯队,可分为两类。

第一个更好的搭配是第一梯队规模达到100亿元左右,第二梯队规模达到50亿元,第三梯队规模达到10亿元。川酒、皖酒、苏酒就是上述梯队建设的例子。

第二种搭配相对较低,第一梯队达到50亿,第二梯队达到30亿,第三梯队达到5-10亿。这样的梯队有利于形成强大的工业竞争力。

业内人士认为,没有工业梯队,就像没有防火墙一样。

如果你看看豫酒,仰韶最好的规模只有17亿元。

河南省100多家白酒企业无法形成产业梯队,“龙头”二字也无从谈起。

没有水龙头的豫酒更像是一艘在海上行驶的帆船。当桅杆无法支撑时,帆船很难沿着既定的路线前进。

第三个层面是豫酒企业的机制。

目前,豫酒大多以“家族制”存在,难以形成团队力量和职业经理人团队。在这种机制下,越来越多的豫酒企业正逐渐失去创新能力和多变性。

在“三山”下,豫酒的迷雾依然难以散去。

豫酒需要“修长城”?

上面我们提到了工业梯队的建设,对此,杨永华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豫酒需要修长城”。

如何建设“长城”?同样是河南产业名片的食品产业,值得豫酒学习研究。

食品产业作为河南省的传统优势企业,一直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同样,作为消费品,食品产业发展良好的原因在于河南省形成的五大特色食品产业集群。

五大集群是以双汇、华英为代表的全国最大肉类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白象、南街村为代表的全国最大面条和面条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三全、思念为代表的全国最大速冻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以莲花味精、驻马店十三香为代表的全国最大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以健丰、梦想等企业和临颍黄龙食品工业园为代表的全国最大饼干休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

集群效应为河南省食品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坚实的防线。豫酒就是这样。杨永华认为,豫酒应从产区价值、产业链、龙头企业三个方面入手,实现量变向质变的转变。

另一个参考是川酒的发展模式。

2017年,川酒与豫酒同年提出振兴。从四川政府层面来看,与河南省一样,四川省多次围绕“川酒振兴”召开会议,考察各产区企业。

不同的是,四川省政府在过去两年为葡萄酒企业搭建的平台、四川葡萄酒走出去的“四川葡萄酒全国之旅”和引进的“进入浓香帝国”两项大型活动,使腰部企业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和展示机会。

自提出川酒振兴以来,无论是从产值还是品牌力,川酒都有了较好的突破,宜宾产区成为第一个千亿产区,泸州产区紧随其后,距离千亿只是“临门一脚”。

某豫酒企业相关负责人向百酒文化网(微信号:百酒文化网)透露,自河南省政府提出“豫酒振兴”后,企业的信心在加强,资金方面也减少了一定的压力,但更希望政府能提供一个大型的平台,使企业更多的接触到经销商、消费者。

再看企业的发展,区域企业纷纷开展酒旅结合的模式。以位于四川绵竹的杜甫酒业为例,其紧抓杜甫这一IP,自今年4月份与旅行社签约,至今已有数万人至酒厂参观,品牌力正逐步上升。同样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宝丰,作为中国曲艺之乡、魔术之乡、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也有更多的故事可以讲,酒旅结合,未尝不是一条新的出路。

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业内人士表示,在河南省政府的支持下,豫酒企业更应该找到自身发展的突破点所在,完成转型升级。

如今,河南白酒市场已经进入挤压式增长期,马太效应之下,留给豫酒的时间不多了。

豫酒振兴的机会和挑战在哪里,你怎么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这次,和振兴行动两年,豫酒是否已破“迷雾”走向光明有关内容就为朋友们整理到这里,更多品酒技巧、酒水文化知识以及各种酒水品牌介绍可查看本站其他栏目。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和网友投稿,如需申请删除,请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