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茶,又称“茗战”,即品茶高手的烹茶技艺大赛,需要从茶叶的色、香、味、形来综合评判茶叶的优劣,其中有多种辨别标准,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斗茶之时,文人墨客兴致到时,自然会诗兴大发,泼文弄墨一顿挥洒,留下几多传世诗篇,是为“茶诗”。这些茶诗往往带有耐人寻味的禅意,具有恬静淡远的雅致。

如韦应物的《喜园中茶生》,卢祖皋的《煎茶》,徐寅的《尚书惠蜡面茶》,邱云霄的《蓝素轩遗茶谢之》……这些是茶诗的典型,鲜明体现了“禅茶一味”,也有不少茶画作品。

佛教与禅茶的关系(佛教与禅茶的关系源远流长)

《调琴啜茗图》

唐朝贵族听琴品茗——《调琴啜茗图》,展示了贵族吟诗品茶的生活。

提到茶画,就要提及“茶百戏”这项活动了。由于唐宋时期的茶汤是用茶叶的粉末烹煮成的液体,又粘又稠,既能解渴,又能充饥。因此,那时侯的茶汤可以摆弄出千姿百态的艺术造型,甚至能用茶汤注成一句诗、一只鸟、一幅画。据五代人陶谷《清异录》记载,唐朝时茶事极盛,以茶作画,内容涉及自然与人文,静物与风俗,且变化万千,如梦如幻,这就是茶百戏。

佛教与禅茶的关系(佛教与禅茶的关系源远流长)

做茶戏的方法很多,除了用茶汤摆造型,还有名曰“漏影春法”的形式。漏春影法就是把雕镂出花样的纸贴在茶具上,把煮成粘稠状的茶汤倒在贴有花纸的茶盏上,然后取下花纸,茶汤构成的纹络就留在茶具上了,这些花纹就作为花的主体,再施加荔枝果肉作为茎叶增加趣味,并点缀松仁、鸭肉之类的珍品作为花蕊,最后用滚烫的开水一点一搅,就作成一杯造型优美、赏心悦目的艺术饮料。

佛教与禅茶的关系(佛教与禅茶的关系源远流长)

说茶令,也是唐宋社会诸多饮茶游戏之一,是文人墨客以茶助兴、借茶舒情,展示才华,加深友谊的一种文字游戏。唐朝已有会茶说令的习俗,颜真卿、陆士修、张荐的《月夜啜茶连句》就是茶令的一种。令词简单,推茶换盏,言语往来,寥寥几句,就把几位志趣相近、咏茶明志、体悟禅意的文人心境,展示得一览无遗。传说南宋一对才华横溢的伉俪——李清照和赵明诚,就经常指卷赌茶,以此作强记游戏。这些不仅是茶文化的艺术表达,也是禅意在茶文化中的体现,是唐朝茶文化发展繁荣的一大标志。

三、唐朝佛教对茶文化的影响深远持久

佛教在唐朝时大受欢迎,宋朝时受儒道影响,逐渐不具备思想统治地位,在民间的影响力有所下降,但唐朝盛极一时的佛教,仍然对茶文化留下了深远影响。“茶兴于唐,盛于宋。”如果说唐朝时期的茶文化是借助佛教影响崭露头角的话,那么宋朝时期的茶文化就是在唐朝的基础上再发展,并且带着佛教的影子一并繁荣。

佛教与禅茶的关系(佛教与禅茶的关系源远流长)

宋代时经济发展程度空前繁荣,为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宋朝开国后历代帝王都对茶情有独钟,再加上各阶层对茶的广阔市场需求,朝廷非常重视茶产业发展。又因为宋朝重文轻武的文化政策,文人雅客群体庞大,对茶艺的钻研更胜于前朝:在唐代茶饼制作的采、蒸、捣、拍、焙、穿、封七步制法的基础上,宋代茶饼制作技术不断精进,发明了更为精细的茶饼制作方法:采茶、拣茶、蒸茶、洗茶、榨茶、揉捻、再榨、研茶、压模、焙茶、过沸汤、再焙茶、过汤出色、晾干,使茶饼制作的技艺更臻于成熟和完善。这些技艺在后世得以薪火相传,已经成为我国独树一帜的文化遗产,构成了中国茶文化不可分割的脉络,使得我国的茶文化在世界上都具有借鉴意义,极大地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茶叶功用较多,很快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居家过日的必需品之一。

佛教与禅茶的关系(佛教与禅茶的关系源远流长)

故宋人吴自牧《梦梁录》云:“人家每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随着嗜茶、尚茶之风的盛行,茶叶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加,它与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而引起社会风俗礼仪的演变。所以在唐宋时期,人们治病用茶、养生用茶、婚嫁用茶、交友用茶、待客用茶,甚至是寻花问柳也要用茶,风俗礼仪出现了明显变化。

茶文化此时这般繁荣,佛教对它的影响也是如影随形。宋时的饮茶活动仍渗透着佛教的清净思想,在饮茶中开释精神,感悟禅意,已经成了一种风尚,而这种风尚代代相传,元朝时茶文化仍保持一份清雅禅意,与蒙古文化实现融合;明朝时的紫砂艺术是我国茶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丰碑;清朝时期器具典雅的工夫茶再为茶文化添了亮色;直至***,我们一提到品茶,饮茶,仍会联想到禅意。将饮茶这一出发点是生理所需的活动变成了一种修身养性的感官享受,这在世界文化范围内都是罕见的,足见佛教对茶文化的影响之深,之远,之久。

佛教与禅茶的关系(佛教与禅茶的关系源远流长)

结语

我国历史上,佛教与茶文化的因缘由来已久,在经历唐朝这个佛教文化盛世时,顺其自然的一荣俱荣,甚至传承至今,将由唐至今的千年历史都染上了氤氲着禅意的茶香。这两者因彼此追求的内核相近而融合,又因都符合中华文化内核而经久不衰,在历史长河中起起伏伏,终成了中华文化画卷里浓墨重彩又独树一帜的一笔。这一笔,历尽千年风霜仍熠熠生辉,鲜艳了中华文化画卷,也惊艳了世界文化花园。

参考文献

《茶酒论》、《茶经》、《宋史·食货志》、《梦梁录》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和网友投稿,如需申请删除,请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