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给大家分享的是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现状「茶叶的对外贸易」的相关内容!

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现状「茶叶的对外贸易」

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现状如何?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茶叶正逐渐成为国际市场上的热门商品。

那么,中国茶叶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如何?又面临着哪些挑战和机遇呢?

1.中俄茶叶贸易史

茶通万里:万里茶道的历史和价值

万里茶道是指自1689年清朝与沙皇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以来,以茶叶贸易为主,连接欧亚大陆的国际贸易古道。它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经过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和现蒙古,在中俄边境贸易港交易,然后继续向西,到达俄罗斯圣彼得堡,从圣彼得堡到中亚和欧洲其他国家,成为18世纪东西方贸易的主要渠道。

万里茶道的形成直接关系到蒙古草原和西伯利亚游牧民族的生活需求。他们长期生活在纬度较高的寒冷地区。他们的日常饮食主要是吃肉和喝牛奶。他们缺乏水果和蔬菜,很难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

由于茶具有缓解油腻、提神、增加热量、补充微量元素的作用,是他们不可缺少的饮料,“宁愿一天没有肉,也不愿一天没有茶”。茶作为生活必需品,被称为“健康天使”。

19世纪俄国茶炊

1689年,中俄签署《尼布楚条约》,为双边贸易提供制度保障,万里茶道开通。1728年,中俄签署了《恰克图条约》,确定在边界两侧设立贸易圈。今年,沙俄市圈建成,称为“恰克图”。1730年,中国市圈竣工,称为“买卖城”。市区内有市场、商号、货摊、仓库。中俄各派官员管理。1755年,清政府停止了沙俄商人来北京贸易,全部集中在恰克图上。

作为中俄贸易的重要港口和基地,恰克图日益繁荣。1845年至1847年以前,中国每年出口约4万箱俄罗斯茶叶,1852年以后达到1.75万箱以上。其他商品有丝绸、布料、铁器等。俄罗斯出口的中国商品主要是毛皮、药材、手工艺品等。

恰克图贸易给双方商人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俄罗斯商人将茶叶转售给欧洲市场,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与此同时,恰克图贸易也给沙俄政府带来了大量的关税收入。1760年从恰克图收取的关税已占俄罗斯全国关税收入的24%,1775年上升到38.5%。1821年至1850年,恰克图俄罗斯对华贸易额占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的40%-60%,高达60%以上,而中国对外出口商品的16%和对内出口商品的19%都在这里进行。在此期间,中俄贸易基本上是平等互利的,双方的贸易也是公平贸易,每年都呈现顺差,许多白银从俄罗斯流入中国。

20世纪初,由于交通的发展,茶叶运输路线改为江海水路和铁路。通信的发展有助于信息的传播,加快了流通速度。

俄罗斯政府对中国茶叶进口采取关税壁垒政策,以及印度茶、锡兰(今斯里兰卡)茶叶的竞争,两个多世纪的中俄茶叶之路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山西祁县晋商老街两侧遍布明清时期茶馆、烟店、票号、钱庄、当铺等商铺旧址,以及商家宅院

晋商是万里茶道的开拓者和主力军。山西商人一直有走出去做生意、从事长途贩运的传统,足迹遍布全国各大商业重镇和码头。明清时期,晋商凭借区位优势和地理优势,成为长城沿线“九边重镇”、蒙古草原“茶马互市”等民间贸易的先驱和垄断者。张家口、归化、包头、多伦、库伦、恰克图买卖城等商业区均由晋商控制。如恰克图买卖城清雍正八年(1730年)只有4个晋商商号,嘉庆初年发展到60多个;道光年间,茶馆发展到100家左右,全部由晋商经营。茶叶贸易创造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蒙晋商”和伟大的国际贸易道路——万里茶道。

晋商为中国茶叶的国内外贸易乃至茶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是创造“总号经济模式”,企业的最高决策层是业主和掌柜坐在总号上,谋划策略,统筹全局;每个分号在外独立灵活。

二是创造茶票业兼营模式,实现商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

三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形成生产、加工、运输、一站式、农业、工商一体化的茶叶产业经营模式。

四是创造茶叶品牌模式,注重茶叶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同时注重茶叶产品的质量。金尚在湖北羊楼洞生产的“川”品牌青砖茶,在湖南安化生产的“千两茶”,至今在蒙古和俄罗斯市场都很畅销。

第五,创造“顶级业务”的股票激励模式,将业主的利益与员工的利益联系起来,共同发展。

六是树立勇于开拓、艰苦奋斗、诚实守信、以义制利、善于管理、善于管理的精神,创造了茶通天下、货通天下、汇通天下、义通天下的伟大成就。

万里茶道是伟大而辉煌的。它是中蒙俄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在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具有巨大的历史影响力。

河南省社旗县赊店镇是万里茶道上的重要驿站。图为晋商在此建设的山陕会馆(摄影/温飞)

从经济角度看,通过贸易流通,满足了游牧民族对茶叶等生活用品的需求,同时牧民的牲畜和毛皮,增加了收入,有助于提高牧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了我国茶叶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茶叶品种形式不断丰富,质量不断提高,包装更加精致,品牌效应更加突出。带动了制造业、包装业、运输业、服务业、金融业、建筑业甚至镖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带动了其他商品的流通,品种和数量大幅增加;吸引了大量劳动力,拓宽了就业道路和岗位;在培养大量大商人的同时,也培养了大量的商业人才,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促进中国商业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创造了中国茶叶的国际贸易市场,促进了沿线城镇的发展和繁荣,许多地方因茶而繁荣。

在政治方面,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署不仅确定了边界,而且促进了贸易发展的政治稳定。为了维护正常的贸易秩序,两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经营、管理和监督制度,特别规定禁止鸦片和茶叶交易,有利于增进两国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晋商在福建武夷山等地收购茶叶,通过航运、马匹、牛车、骆驼等陆路运输工具销往恰克图等地

在文化方面,在经济贸易的同时,文化交流也潜移默化地进行。在恰克图,中俄商人直接交流没有语言障碍,使用中国、俄罗斯、蒙古的“恰克图语”,商人可以互相理解;中国饮食文化也在这里传播,中国生产的红茶和砖茶受到商人的青睐,馒头、饺子、羊肉面、油炸蛋糕可以在这里吃,做法、口味甚至食品名称的发音都有山西风味;具有民族特色的两国手工艺品非常受欢迎;晋商和俄商在恰克图非常重视礼仪,经常互相走动,相处融洽。每逢节日,他们都会互相祝贺,互相赠送礼物。

从民族和宗教的角度来看,商业伙计应该学习中医针灸拔罐,有些还携带处方和药物,方便牧民常见病;晋非常尊重当地习俗,通过敖包和寺庙献茶崇拜,善于处理当地政府官员、贵族和寺庙僧侣的关系,如灾害、道路建设、寺庙维护或重大祭祀活动慷慨捐赠,广泛做好事,多行为。可见,万里茶道也是民族间交流融合、文明传承的和谐大道。

作者简介

张伟东,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万里茶道专业委员会主任。

2.中俄茶叶贸易史简介

据一些史书和百科全书记载,俄罗斯人第一次接触茶是在1638年;当时,作为友好使者,俄罗斯贵族瓦西里·斯塔尔可夫遵沙皇的生命给了蒙古可汗一些紫浣熊皮。蒙古可汗的礼物是4普特(约64公斤)的茶;品尝后,沙皇爱上了这种饮料。从那时起,茶就登上了宫殿。

然后进入贵族家庭;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莫斯科商人开始从中国进口茶叶。

1679年,清朝康熙皇帝在位,中俄签署了俄罗斯长期从中国进口茶叶的协议。

但从中国进口茶叶,路途遥远,运输困难,数量有限;177年茶叶数量有限;、18世纪,俄罗斯成为典型的“城市奢侈品饮料”,其饮用范围仅限于上层社会的贵族和富人,喝茶曾经成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直到18世纪末,茶叶市场才从莫斯科扩展到一些其他省份,比如马卡里叶夫,的下诺夫哥罗德地区;到19世纪初,饮茶之风在俄罗斯各行各业开始盛行。

事实上,有关史料证明,俄罗斯人第一次接触茶是在1567年;两位哥萨克首领彼得罗夫和亚雷舍夫描述了一种不知名的稀有中国饮料,在西伯利亚东南部和中亚更受欢迎;但也许是因为哥萨克首领的描述没有引起沙皇贵族的注意,这段历史鲜为人知。

3.中俄茶叶贸易史PDF

不是

万里茶道是中国古代、蒙古、俄罗斯以茶为大宗商品的长途贸易路线,是继丝绸之路衰落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重要国际商道。

从中国福建崇安(现武夷山市)起,万里茶道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从伊林(现两连浩特)进入现蒙古境内,沿阿尔泰军台穿越沙漠戈壁,通过库伦(现乌兰巴托)到达中俄边境通商口岸恰克图。全程约4760公里,其中水路1480公里,陆路3280公里。

4.中国茶叶贸易史

全球茶叶产销量齐增,我国茶叶市场供应迅速增长,绿茶、乌龙茶占主导地位

茶/茶饮料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叶产业的上游是茶叶种植,上游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茶叶产品原料的数量和质量;下游是终端消费者和茶叶深加工产业。

近年来,全球茶叶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其中亚太地区绿茶消费增长强劲,北美和西欧红茶市场也发展成熟。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茶叶消费量约为544万吨,2015-2017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3%。预计2018年消费量为567万吨,到2020年全球茶叶消费量将超过600万吨。

同时,全球茶叶产量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产量557万吨,2015年至2017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5%。预计2018年全球茶叶产量为576万吨,到2020年产量将超过600万吨。

在国内市场,由于茶园面积稳步增长,2017年湖北、贵州、陕西、江西等省种植面积分别增加23.6万亩、21.5万亩、19.3万亩、15万亩,2017年茶叶产量达到258万吨。2017年中国茶叶消费量约193万吨,消费量稳步增长。2013-2017年,国内茶叶产量和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6%、6.0%,预计2018年中国茶叶产量、消费量将分别为277.6、204.5万吨左右。

目前,绿茶、乌龙茶在茶叶市场占有主要份额,2017年两者的比例分别为61%、13%;但近年来,产量比重有所下降。与此同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茶叶的份额逐渐增加,红茶、红茶、白茶、黄茶等茶叶占26%。

市场上的柑橘普通茶、柑橘红茶、花草茶等特色产品以及超微茶粉、抹茶、茶饮料、茶保健品等深加工产品也在增加。

茶叶产业升级、多元化、品牌内涵、健康消费成为趋势

前瞻性认为,目前国内茶叶市场已经出现了以下趋势。

茶叶产业升级。

茶叶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一种具有传统优势的产业。

但我国茶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彰,质量效益与竞争力差距明显,影响了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从消费习惯的角度来看,随着消费群体的进一步细分,多元化消费将成为茶叶市场的新趋势。茶的自然、健康的特点和茶文化的推广使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茶的主要消费群体也主要从中老年男性扩散到各种人群。不同类别的消费者对茶的消费需求也有很大的差异,导致了多样化的新需求和新模式。

消费者更注重品质和品牌内涵。

目前,我国茶叶行业企业数量多、分散,企业整体规模小,车间小企业多,达到一定规模、种植、加工、全产业链的品牌企业少。随着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重视茶叶的质量和安全,逐渐从购买非品牌茶转向购买品牌茶。

品牌内涵变得更加重要,符合消费者感知且独具特色的品牌将崭露头角。

未来几年,茶行业“品类强,品牌弱”的局面还会长期存在,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高度同质化和简单粗放的品牌建设思维。在对消费者的调研中,“品牌”成为消费者选购茶叶时的首要关注因素,消费者对于知名茶企的品牌溢价接受度远远超过想象。另一方面,新的业务模式以及跨界融合,将为茶企带来更多的机会。从“+互联网”、“+旅游”、“众商模式”、“私人订制”等新的业务模式和跨界融合不断出现。

健康主题的消费需求日趋强烈。

饮茶是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可提高生活品质的习惯,符合现阶段消费者对健康和高生活品质的诉求。饮茶人群的增长带动着茶叶市场规模扩张,促使茶业企业扩大生产,使一些品牌认可度高的茶叶企业脱颖而出。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机茶类似的健康类食品,必然将进入千家万户;在食品安全丑闻不断爆出的一些中高端人群更加需要健康的食品和绿色的食品。

——以上数据和分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茶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5.中俄茶叶贸易兴盛的原因

“万里茶道”茶源地的形成和发展,是国内和国际商路演变的结果。清前期,唐以后陷于沉寂的汉水航运复兴,汉水与长江交汇的汉口成为“江海贸易之总汇”的“九省通衢”。

以汉口为枢纽,通过汉水航运至樊城,再北上经河南、山西、直隶到东口(张家口),继续北上进入蒙古地区,形成一条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北方和蒙古之间的南北向商路。

茶叶是这条商路上的主要商品之一,进而通过蒙古地区进入俄国市场。

1727年,中俄《恰克图条约》签订后,经蒙古通住中俄边境口岸恰克图的贸易线路打通,茶叶成了恰克图贸易的主要商品,最远到莫斯科和圣彼得堡

6.概括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中俄茶叶贸易兴盛的原因

一条跨越欧亚大陆、连接中蒙俄三国、以茶叶贸易为主体、绵延万里的古老商道,如今正受到中蒙俄政府的极大关注,作为三国对接新世纪发展战略、深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共识,中蒙俄已展开联合申报“万里茶道”世界文化遗产行动。

7.俄罗斯茶文化历史

老外,我们先分成三个类型。【之前写的两个类型,我的数学能力难道就这么差?!】

华人为多数或较多国家

中国周边国家

其他国家

华人较多国家

这里包括了新加坡、马来、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以及本来属于中国的蒙古。

不得不说,单从广西六堡茶这个类别,真正的老茶基本都在马来西亚。这跟近代的中国劳工外出有很大关系。并且,马来当地的大茶商们,也不遗余力的在推广这种茶品。

而普洱茶,最早也是经由香港,到这些地方,包括对岸。

这两类茶品过。

另外就是福建产的青茶系茶品以及红茶系茶品也深受喜爱。

中国周边国家

包括了俄罗斯、各种斯坦、日本、韩国等。这里要除开印度、锡金、斯里兰卡。

俄国人,主要是由于明朝万历年间晋商开通的万里茶道接触到茶,主要是黑茶,还有武夷地区的茶品。这个相关故事我就不讲了,在微信搜一下万里茶道,会发现我写的几篇东西。被转载了很多地方。

而日本韩国主要是遣唐使这个时期的流传,加上之后不间断的同中国的文化交流,于是煮茶法和点茶法在这两地比较盛行。或者说,日本的茶道,正是借鉴于中国,无论茶品选用的蒸青绿茶还是脱胎于点茶法的手法。这个只要略微了解就可以知道。关键人物应该是千利休。

为什么要除开印度一带,因为自从英国东印度公司进驻,这里便开始规模化生产茶叶,也成为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的主要红茶进口地。

其他国家

这里面还要分两种。我按照地缘来分吧,也比较合适。

一种是整个美洲。

另一种是欧洲。

美国人的茶,基本也是欧洲人带过去的。加上后来三藩市的中国劳工增多,也慢慢有了中国人经营的各类茶店,以至于后来的发展,都基于这两点。

而欧洲大家就去搜这个关键字“凯瑟琳王妃”,据考证最早从中国进口茶叶的应该是荷兰人,也是他们将茶种带到印度区域种植的。

说完了茶叶从中国出口的部分。我们来讲中国茶文化的影响吧。

毕竟,茶文化,首先要基于中国茶。

那么,由于华人的外出劳工,东南亚片区首先成为中国茶文化的目的地和另一个生长地。

80年代的紫藤文化集团,当时叫紫藤茶馆,就是箫慧娟老师她们,就将从台湾学习的茶艺,在马来和新加坡生根发芽。

而传统的中国茶文化,在华人外出从明清开始就已经在当地较为普遍了。

据某位我没来得及问他是否愿意实名的马来大茶商所述,华人将中国茶文化在当地保存的非常好,规矩和泡法也研究的比较深入。反而化繁为简,以追求正味为本。

而美国三藩市等华人早期聚集区,茶文化基本

8.中国与俄罗斯茶叶贸易

中国出口到俄罗斯最多的是红茶绿茶。

2020年俄罗斯从中国进口茶叶近15000吨。毫无疑问是红茶和绿茶历史上,茶从中国经西伯利亚直接传入俄罗斯,这一过程没有西欧国家的介入,据一些史书和百科全书的记载,俄罗斯人第一次接触茶是在1638年。)大多俄罗斯人都知道中国茶,有三分一以上的人群喝过中国茶,对绿茶、红茶、普洱、乌龙茶等茶叶品种也有所了解。从饮用茶叶种类来看,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的民众喜爱红茶,红茶在俄罗斯占有约86%的市场份额。

9.中俄茶叶贸易现状

万里茶道鼎盛时期年贸易额达两亿两白银。

万里茶道从中国福建崇安(现武夷山市)起,途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从伊林(现二连浩特)进入现蒙古国境内、沿阿尔泰军台,穿越沙漠戈壁,经库伦(现乌兰巴托)到达中俄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图。

全程约4760公里,其中水路1480公里,陆路3280公里。茶道在俄罗斯境内继续延伸,从恰克图经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秋明、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十几个城市,又传入中亚和欧洲其他国家。

使茶叶之路干线总长13000余公里,沟通了亚洲大陆南北方向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核心区域,并延伸至中亚和东欧等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万里茶路”。

10.茶叶贸易对俄罗斯茶文化的影响

万里茶路的起点为武夷山下梅村,全长达5150公里,其中中国境内从福建武夷山区至中俄边境的买卖城恰克图约4500公里。山西商人在武夷山茶区采购的茶叶,就地加工成茶砖,水运到“茶叶港”汉口,再经汉水运至襄樊和河南唐河、杜旗。上岸由骡马驮运北上,经洛阳,过黄河,越晋城、长治、太原、大同、张家口、归化(今呼和浩特),再改用驼队穿越1000多公里的荒原沙漠,最后抵达边境口岸恰克图交易。俄商再贩运至伊尔库次克、乌拉尔、秋明,直至遥远的彼得堡和莫斯科。

“万里茶路”是晋商明末清初开辟的从武夷山下梅到俄罗斯恰克图的茶叶贸易路线,总长5000多公里,纵贯祖国南北方,是与“丝绸之路”齐名的一条重要国际贸易通道。这是一条湮没已久的古代商路,是一段曾经辉煌的国际商业传奇。中国的茶文化就是通过此道传遍世界各地的。

说到万里茶路的起源,不得不说到俄罗斯人对喝茶的爱好。

俄罗斯人对喝茶的习俗要追溯三百多年前,从中国的武夷茶说起。1638年,一位俄国贵族从蒙古商人手中换得两大桶武夷山的茶叶,作为礼物送给了沙皇。沙皇品尝之后如获至宝,于是,武夷茶的大名在俄国上流社会中迅速传播开来。在遥远的俄罗斯,有这样一句谚语:“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这种用来煮茶的茶炊是每一个俄罗斯家庭中必不可少的器具。

17-18世纪,海路不畅通,丝绸之路不稳定,俄国对华贸易却因草原茶叶之路有了保障,中俄《恰克图条约》的签署,为武夷茶更好更快捷地运送到俄罗斯创造有利条件,南北两大家族晋商常家和下梅邹家在武夷山下梅共同打造财富神话。晋商在武夷山茶区采购的茶叶,先经水路运到“茶叶港”汉口,再经汉水运至襄樊和河南唐河,在有南船北马之称的中原商业重镇社旗上岸,由骡马驮运北上,经洛阳,过黄河,越晋城、长治、太原、大同、张家口至归化城(今呼和浩特),然后改用驼队穿越1000多公里的荒原万里茶路大连通沙漠,最终抵达恰克图同俄罗斯商人进行国际交易。

发布此篇文章,是为了从不同角度向您展示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现状「茶叶的对外贸易」相关信息,如果觉得有用,可以关注百酒文化网。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和网友投稿,如需申请删除,请与站长联系。